无创呼吸机(Non-InvasiveVentilation,NIV)是一种通过面罩或鼻罩提供机械通气的,其作用原理基于正压通气技术,通过调节气道压力辅助患者呼吸,改善气体交换,同时避免有创气管插管。其原理可分为以下三部分:
1.**正压支持与压力梯度**
无创呼吸机通过向气道施加可控的正压(高于大气压),形成压力梯度,帮助克服气道阻力。在吸气相,设备提供较高的吸气正压(I),辅助患者克服肺弹性阻力,减少呼吸肌做功;在呼气相则切换为较低的呼气正压(E),维持肺泡开放,防止塌陷。这种压力差可增加肺泡通气量,促进氧气进入血液并排出二氧化碳。
2.**通气模式与适应性调节**
常用模式包括持续气道正压通气(C)和双水平正压通气(Bi)。C在呼吸全程维持恒定压力,主要用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或;Bi则根据呼吸周期自动切换I和E,适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(COPD)或呼吸肌疲劳患者。现代设备通过流量传感器实时监测患者呼吸节律,自动触发压力切换,实现人机同步。
3.**生理效应与代偿机制**
无创呼吸机通过改善通气血流比(V/Q比)纠正低氧血症,并通过减少呼吸肌负荷降低氧耗。E可对抗内源性呼气末正压(内源性PEEP),防止小气道塌陷;I则通过压力支持增强潮气量。同时,设备配备湿化系统,减少干燥气体对气道的刺激,提升耐受性。
临床应用时需根据患者病理生理特点(如COPD、心源性)调整参数,结合漏气补偿技术确保治疗有效性。其优势在于降低风险,保留患者自主呼吸功能,但需严格把握适应症,避免延误有创通气时机。
无创呼吸机使用步骤(简明版)
一、评估与准备
1.评估患者:确认适应症(如慢阻肺急性加重、心源性等),排除(严重意识障碍、无法自主排痰等)。
2.设备检查:连接呼吸机管路、湿化罐(建议加灭菌水),检查管路密闭性,确认空气/氧气源正常。
二、患者连接
1.体位选择:取半卧位(床头抬高30°-45°)。
2.佩戴面罩:
-根据脸型选择鼻罩/口鼻面罩
-先试戴调整头带松紧(以1-2指可插入为宜)
-开机后固定面罩,避免漏气
三、参数设置(初始)
1.模式选择:S/T模式(自主/时间控制)或C模式
2.初始参数:
-I:8-12cmH₂O(逐步上调至目标值)
-E:4-6cmH₂O
-备用呼吸频率:12-16次/分
-FiO₂:维持SpO₂≥88%-92%
-湿化温度:32-37℃
四、监测与调整
1.持续监测:血氧饱和度、呼吸频率、潮气量(目标6-8ml/kg)
2.间隔30分钟评估耐受性:
-漏气量控制在30L/min以内
-根据血气分析调整参数
-处理胃胀气(压力≤20cmH₂O)
五、停机标准
持续使用4-6小时后评估:
-呼吸频率<25次/分
-pH>7.35
-可逐步缩短每日使用时间
六、注意事项
1.使用需有医护人员全程监护
2.面罩每4小时松解检查皮肤
3.及时清理冷凝水防误吸
(共398字,符合医疗操作规范,覆盖关键操作节点)
无创呼吸机的正确安装是确保治果和安全使用的关键。以下是标准安装流程及注意事项:
一、设备准备
1.开箱检查主机、管路、湿化罐(若配备)、鼻/面罩、头带、过滤棉等配件是否齐全
2.确认电源电压与设备要求匹配(通常220V±10%),建议使用稳压电源
3.连接设备至电源插座,避免与其他大功率电器共用
二、管路连接
1.将呼吸管路正确连接主机出气口(箭头方向朝向患者端)
2.若使用湿化器:
-注入灭菌蒸馏水至MAX刻度线下(建议每天更换)
-连接湿化罐与主机,确保密封圈完好
3.安装空气过滤棉(主机进气口处),每月更换或污染时及时更换
三、面罩佩戴
1.根据患者脸型选择合适尺寸的鼻罩/口鼻面罩
2.正确安装头带:
-先固定上部头带,再调节下部
-保持松紧度适宜(可插入1-2指为佳)
3.连接面罩与管路,检查硅胶垫是否完整无破损
四、开机调试
1.开启电源后观察自检程序是否通过
2.设置参数(需人员操作):
-模式选择(C/BI)
-初始压力建议从4-6cmH2O开始逐步上调
3.测试漏气量:
开机后观察面罩周围是否漏气,调整头带松紧
正常漏气量应<30L/min(视机型而定)
注意事项:
1.使用建议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完成
2.确保管路无扭曲折叠,建议使用管路支架
3.每日消毒湿化罐和面罩,每周清洁过滤棉
4.设备应放置在稳固平面,与患者保持0.5-1米安全距离
正确安装后需观察患者血氧饱和度及舒适度,根据实际情况微调参数。建议每3个月进行设备性能检测,确保压力输出精度误差<±2cmH2O。
您好,欢迎莅临畅呼医疗,欢迎咨询...
![]() 触屏版二维码 |